中国历史上关于酒的故事你知道几个?
小福带你了解!
酒浇垒块
阮籍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,为人傲然独得,任性不羁,嗜酒狂放,露头散发。古人曾把阮籍和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相比,两人都能文嗜饮。东晋文士王恭,常与他的同族王忱一起饮酒,谈古论今,品评名人。有一次王恭问道:“别人都拿阮籍比司马相如,你以为如何?”王忱回答说:“要论文才,两人相差无几,不过阮籍胸有垒块,要靠酒来浇。”阮籍等竹林七贤饮酒,和许多文人学士之异,就在于他们的“胸中垒块”,要靠酒来浇释,身处乱世,要从酒中找到精神家园。酒浇掉了垒块,也激发了才情,唤起了灵感,造就了一批奇才。
长啸若怀人,途穷能无恸
兰亭流觞
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,王羲之作东牵头,名流高士42人,来到绍兴城外兰亭聚会。他们用青瓷羽觞之酒具,42人列坐在曲折蜿蜒的溪水两旁,书童把盛着酒的羽觞放入溪中,羽觞顺流而下,在谁面前停下了,谁就得按照原先定好的题目赋诗一首,若吟不出,就罚酒三杯。一个下午,有15人各成诗一首,11人各成诗两首,16人做不出诗被罚酒三杯。酒尽曲终,大家把诗汇集起来,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文,记录这次兰亭盛会。王羲之乘着酒兴,欣然命笔,写下了3段28行、324字的《兰亭集序》,是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是中国书法的瑰宝绝品。
把酒喝好,把字写好
白衣送酒
农历九月九日,是中国的重阳节。九为阳数,月日相并,两九相逢,故为重九,或称重阳。
东晋陶渊明为我国古代著名田园诗人,一生诗酒融为一体,其酒醉后写的“饮酒二十首”,一醉一诗。渊明嗜酒好饮,但家中贫穷,不能常得。某年重阳节,家中无酒,只好摘菊盈把,携至野外,侧置久坐,凝思远望。忽见一人白衣而至,原是官府小吏,代表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。渊明大喜过望,立地尽醉而归。后来人们以“白衣送酒”表示雪中送炭,心想事成。
桃花源里闻鸡犬,归去来兮酒一杯
金龟换酒
杜甫《饮中八仙》排在第一的就是贺知章,唐朝的大诗人,书法家,四朝(武则天、中宗、睿宗、玄宗)元老。李白见贺知章时,已42岁,却还是无名小辈,他向贺知章献《乌栖曲》,并在酒席中挥笔呈奉《蜀道难》。贺知章叹为观止,赞之曰:句句可作下酒之菜,句句可当醒酒之汤。并取朝廷信物金龟换酒畅饮。
贺知章去世后第二年,李白造访会稽,触景伤情,挥泪作诗:“长安一相见,呼我谪仙人。昔好杯中物,今为松下尘。金龟换酒处,却忆泪沾巾……”金龟换酒,成为饮酒史上广为流传的一段美谈;李贺忘年交,成为文学史上动人心弦的一段佳话。
可耽杯中物,幸有醒酒汤
斗酒百篇
在唐朝,蒸馏技术逐渐成型,酒的度数相当于现在的葡萄酒。据统计,李白存诗1050首,其中谈到酒的,有170首,占16%,恰恰和当时酒的度数差不多。对李白而言,先有酒,后有诗,先是酒仙,后为诗仙。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有云:“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斗酒百篇,亘古传颂。
要是没有足够多的酒,看你写得几句诗
自酿酬客
宋元丰十二年,苏东坡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黄州,此后宦海沉浮数十年。他穷极无聊,自寻乐趣,开始自己造酒。在黄州,他造蜜酒;在定州,造松酒,起名“中山松醪”;在惠州,造桂酒,号“罗浮春”;在海南,他造“真一酒”。他好酒而有度,嗜酒而不酗,喜欢用自己酿的酒接待客人。一生作酒诗酒词百余首,由于他谈酒的诗“要当立名字,未用问斗升。应呼钓诗钩,亦号扫愁帚。”后人常常雅称酒为钓诗钩、扫愁帚。
家酿虽好,小心重金属超标
有酒学仙
郑板桥是著名的“扬州八怪”之首,号称“诗书画三绝”。他举止怪异,疏放不羁,关于酒,他说:“酒能乱性,佛家禁之;酒能养性,仙家饮之。我则有酒学仙,无酒学佛。”他是康熙秀才,雍正举人,乾隆进士,历经三朝,五十岁才谋个七品芝麻官,但为官清廉,几乎一生靠卖画“换米糊口”。他的书画人人趋之若鹜,争相一求。对有钱有势的人,他端着个架子,偏不给画,而平民百姓,只要请他一顿酒,他酒足饭饱后就会不吝笔墨作画以赠。他有一首有名的题画诗《竹石》: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
我有酒,你有诗画否